法光隨筆於 12/31 2016 上載於 1/1 2017
今晨在打坐間的行香時,在一片黑暗中,特意地不用在精舍所教的方式,而是全程:閉眼漫步,手下垂,在客廳慢走。
不難,碰物自知,腳觸手辨,遇障則轉。
自家客廳,可說是再熟悉也不過的了,就算閉上了眼睛。
然而,有兩樣東西,卻要耗費多時才能夠分曉:鋼琴以及和室的門。
分辨過程,悟到不少道理:
“最熟悉的陌生,最陌生的熟悉”
原來所謂的熟悉,只是自己用習以為常的方式去接觸及理解,特別是“眼睛”。
只因自認熟悉,所以輕忽其他,就算它依然還在眼睛的視線裡。
當不再用習慣的方式去接觸時,就突然變成瞭如此陌生。
在用手摸索當中,深深的體會到,原來這些熟悉的東西,
當以不同的感知方式去接觸時,竟然有自己這麼陌生的面向。
這些面向,往往在自認的熟悉裡,被“有看沒到”地輕忽掉。
換成人,特別是家人,更是如此。
當你試著從不同角度去接觸及理解他或她時,
你將會驚訝於,他竟是你最陌生的熟悉。
他有這麼多地方、東西,
你平常總是輕忽(有看沒到)、或是更本看不到。
如果,你不懂得改變自己,
老是從自己習慣的角度、方式去接觸及理解他或她,
那麼有一天,他就會變成了你最熟悉的陌生。
就改變自己吧,讓陌生變成熟悉。
Monday, January 1, 2018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