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我人四相』在各式各樣的心念活動當中,有時候心念本身就濃厚的存在著。比如自以為是、自作多情、自我感覺良好,都是非常直接的『我人四相』的心念活動。
但是,『我人四相』無在而不在:所有的心念活動當中,都有這樣的執著,而不自知。
以唯識的角度來說,任何的心念升起,其所知覺的即是『相分』,能知覺的即是『見分』。這樣的心念生滅,有許多時候,其『相分』本身就是一些客觀的概念,而要在其中分辨『我人四相』,似乎是無相可得的。比如,思索著量子力學與佛法的關係,起了一個的心念:佛法的【隨眾生根自然相應,種種而現得利益故】,或許就是科學裡的【量子糾纏】。
這樣的心念活動,看似因客觀性,所以沒有『我人四相』。
然而『我人四相』並不在『相分』這裡,而是『見分』之處。
能知覺、分別、思索這『相分』的『見分』,本身就是一個『自證分』的『相分』。那一種相?就是『我人四相』,在"量子糾纏"的思維過程中,『我相』就不斷的被滋養茁壯著而不自知:"我怎麼這麼天才,能想出這樣的概念出來!","愛因斯坦也沒甚麼了不起",...
當原來較粗心念的『見分』,成為某種更細微心念的『相分』之時,其『見分』的『見分』,就是『自證分』。這個『自證分』就是『我人四見』之『見分』。
當更深地能知覺出『我人四見』之時,當然它又變成這個極微細心念活動的『相分』了,而此時,這個極絕微細心念的『見分』,就是所謂的『證自證分』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