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February 5, 2022

學佛雜記 - 如來、如心

 

《金剛經》

須菩提!若有人言:如來若來若去、若坐若臥,是人不解我所說義。何以故?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。


『如』者,無所從來,無所從去,此一分為二:『如有』、『如無』。


無所從來者,即是『如有』。是故於『有』,知其本不有,因緣合和而『有』。

此亦一分為二:

為如幻,以中觀之假有而觀之,而不執著;

雖如幻,而為難得之因緣際會而成,是故須懂得珍惜此『有』。


無所從去者,即是『如無』。是故於『無』,知其本不無,因緣際散而『無』。

此亦一分為二:

為幻滅,因緣已盡無可挽留,亦無法重來,故而不留戀、不沉浸於過去;

雖幻滅,以中觀之真空而觀之,此『無』亦『非無』:幻法為『無』、真如為『非無』,或輪迴而有幻身,或證涅槃而有真如自性,皆是『不無』故無可婉傷。



《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》

今先釋如心。『如心』者,即是初禪前『方便定』發也,亦即是『未到地』。但證不孤發,要由修習。云何修習?行者從初安心,即觀於息、色、心三事,俱無分別。觀三事者,必須先觀息道。

云何『觀息』。謂攝心靜坐調和氣息,一心諦觀息,想遍身出入。若慧心明利,即覺息入無積聚、出無分散,來無所經由、去無所履涉。雖復明覺息入出遍身,如空中風性無所有。是則略說,觀『息如』心相。

次『觀色如』。行者既知息依於身,離身無息,即應諦觀身色如此。色本自不有,皆是先世妄想因緣招感;今世四大造色圍虛空故,假名為身。一心諦觀,頭等六分、三十六物、及四大四微,一一非身;四微四大亦各非實,尚不自有,何能生六分之身?三十六物,無身色可得。爾時心無分別,即達『色如』。

次『觀心如』。行者當知由有心故,則有身色去來動轉。若無此心,誰分別色?色因誰生?諦觀此心,藉緣而有,生滅迅速,不見住處亦無相貌;但有名字,名字亦空。即達『心如』。


此中息、色、心三事之如,亦一分為二:『如有』、『如無』。

『息如』之有:觀息想遍身出入。

『息如』之無:息入無積聚、出無分散,來無所經由、去無所履涉,明覺息入出遍身如空中風性無所有。


『色如』之有:今世四大造色圍虛空故有。

『色如』之無:一心諦觀,頭等六分、三十六物、及四大四微,一一非身,無身色可得。


『心如』之有:由有心故,則有身色去來動轉;色因心故生,有心故分別色。

『心如』之無:諦觀此心,藉緣而有,生滅迅速,不見住處亦無相貌;但有名字,名字亦空。
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