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March 16, 2019

愛、希望:世、出世觀之淺見

愛、希望,乃是世俗上最為正面與鼓舞性的概念。常見於電影情節裡,在主人翁遭受內外交迫的打擊或是危機重重之際,正是愛與希望,維繫著主人翁的信念,貫穿於全劇的前後交雜種種情境當中。身為主角投射心理下的觀眾,凡夫的我們也是在愛與希望的隱喻或明示下,享受於劇情的張力與謝幕之後的滿足感。在世俗裡,不會有人把它們認為是負面的!

但在佛法裡,愛,愛欲或是貪愛,卻是有情生死流轉的強力增上緣。希望,在三際托空觀裡,也不異於虛幻妄想。這兩者,都是佛子所需要割捨放下的執著。

當我們在菩薩行時碰到這種話題時,如果是赤裸裸地灌輸,自以為是法佈施時,其實很容易增加對方的疑慮:無情、絕望。
(PS: 世俗的二分法邏輯概念裡,非愛意味著無情甚至殘酷,非希望則代表著絕望!)

那麼,又要如何對外人說明這種概念呢?不容易,但至少我們自己要先建立一些觀念。

愛、希望,有能、所二相。所相上,是世俗上的無常虛妄,的確是要割捨放下的。然而能相上,這卻是菩提路上的動力來源。
(PS: 所相:相當於名詞;能相:動詞)

愛、希望,對於佛子的我們,要破除的是對無常色身的貪愛,緣生畢竟空的器界屋宅車財的留戀,也就是欲界之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粗重欲望。但是,對於法身慧命、清淨本心的正愛欲、正希望,可是我們不可割捨的菩提資糧。那是四神足之首:欲神足,能讓我們在生死苦海的風雨中,驅策菩提小舟的前進動力。

我們拋棄了虛妄的愛與希望(noun),但卻拾起了四神足的愛與希望(verb),在追求著不朽的清淨本心、菩提彼岸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