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、自在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由】:"聽任、任憑",如:「信不信由你」、「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」、「萬般皆是命, 半點不由人。」
【在】:"存、存活。居於、處於。"。如:「健在」、「精神永在」。 「在任」、「在位」、「在職進修」。
【自由】:
1. 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,不受外力拘束或限制。
2. 法律上指在法律範圍內的活動,不受別人干涉的權利。
【自在】:
1. 自任己意而毫無阻礙。《漢書·卷八六·王嘉傳》:「大臣舉錯,恣心自在,迷國罔上,近由君始,將謂遠者何!」 唐·韓愈〈扶風郡夫人墓誌銘〉:「左右媵侍,常蒙假與顏色,人人莫不自在。」
2. 佛教用語:➊ 謂自由舒適。《法集要頌經·卷二》:「除冥超神仙,善獲得自在。」➋ 自我決定主宰。《中論·卷四》:「人在眾中愧於涎出,而涎強出,不得自在,當知無我。」《金七十論·卷上》:「譬如父存時,兒不得自在。」➌ 印度稱創造宇宙的天神,在佛教為天神之一。《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·卷一九九》:「若謂自在更待餘因方能生者,便非自在如餘因故。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上所查詢到的意義,看起來差不多。很難去區別。
但我用另外的角度來看,就會差很多。
【由】:"聽任、任憑"。是自我意志的施展,是心所起的欲想或是期待。是【因】的層面。
【在】:"存、處於"。則是【果】的層面,是產生的結果的所存處位置、階位。也就是自我意志施展下的所"至"、"到達"之處。
【自由】
是的,「只要我想要、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。」
這個自由,只是呈現了自我本體,對於所欲想之其他事物的,充分無阻礙的發揮。因而所造成的後果,對其他生命事物的侵害損傷,則是完全不予考慮。
相對來說,
【自在】則包含了從因到果的完整性,要具有可控制性、能控制力,才會有隨心所欲的結果達成性。這中間也會展現出對心所欲想的逆順境界的"淡然自在"。
大河江流,都是順流而下的。
然而只是【自由】地任其奔流於大地而不加節制,只會氾濫成災、滿目瘡痍。
要能夠有岸堤的節制,乃至水壩的調節興利,則能滋養生命、孕育大地。這樣的順流而行,則是【自在】。
而岸堤水壩的興建本身,是要龐大的工程努力付出。堤壩對於水流本身,則是非順違逆之事。堤壩雖然逆於水流的【自由】奔放,卻讓水流的【自在】流動轉變成為了水利建設的果實。
單純的想吃就吃。不計後果的結果是身體的肥胖。說的好聽是【自由】,其實是慾望的奴隸。
要能想不吃就不吃,是節制食慾與體胖結果的權衡控制力。這就是一種【自在】,讓自己成為慾望的主人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