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因緣
三十七品助道法
四念住:
身念住,觀身是不淨。五蘊之色。
受念住,觀受是苦。五蘊之受。
心念住,觀心是無常。五蘊之想行識,所起心性為無常。
法念住,觀法是無我。五蘊之想行識,能起心性無主宰。
四念住於小乘法,唯觀於空。是故以不淨、苦、無常、無我,來對治五蘊之妄執。
四念住於大乘法,觀於空而不著於空,觀於假而入於生死。是故當體即空,不生即不滅,不出生死而入涅槃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『』
對於生滅法的四相:『生住異滅』,
大小乘之法門,可以簡而言之,就是對於生滅法的觀法差異。
四諦法:觀【生】以無常,觀【住異】為苦,而心欲於【滅】道之空。
⇒ 以觀【滅相】為主,破有為法之苦無常。
⇒【離】有為而【入】於無為涅槃。
十二因緣法:以去來今之三世因緣觀。所以觀於【生】起之前的所有過去因緣業習:『無明、行』,再來觀於【滅】後的未來因緣輾轉果報:『生、老死』,再來觀現在的【住異】變化與心行之因緣起合:『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』。
⇒ 齊觀於『生住異滅』四相,破有為法之因緣假合空相。
⇒【離】有為而【入】於無為涅槃。
中道實相觀:『生住異滅』四相是當體而實相空:不有而有,不空而空。
【生】中即有滅,【滅】中亦有生,是故不生不滅。是故不須斷生死求涅槃。
當體【俗諦】觀則有因緣生滅,當體【真諦】觀則有涅槃寂滅,當體【中諦】觀則一念三千、真如無明互融。當體【三諦】圓觀則真俗不礙、圓合一切。
⇒ 無有【入】或【不入】涅槃,生死即涅槃故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